PLC企业资讯
    重庆银元有价值没有
    发布者:蒋总15523403075  发布时间:2018-10-16 11:29:49

        

     

      大清铜币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钱面中央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为年份。边缘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央为蟠龙,上端是光绪(或宣统)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

    各地铸造比较统一。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通时间较短。因其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极为稀少,大清铜币光绪年户部造当十被誉为中国近代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

    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一、以铸造地不同为区别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

    清代当十铜圆主要分为两大类:

    1光绪元宝

    光绪元宝

    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新疆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极不易得。所以,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则根本不去奢望。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少,余皆多见。

    2大清铜币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皖;18、东;19、宁。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余皆多见。

    二、以铸造年代不同为区别

    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统三年)止,历时十余年。1900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仅江南、江苏、奉天三省,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其中,江南铸有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江苏铸有壬寅、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奉天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故***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辛亥(宣统三年,1911年)六种年号。

    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

    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

    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

    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

    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

    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

    6、辛亥,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

    三、以铸造工艺及铸币材质不同为区别

    当十铜圆的铸造工艺的不同,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也是区别当十铜圆版别的重要之处。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为光边,但是 也有少数省局铸有齿边当十铜圆 。亦有极个别的省局铸造了大于常品,或厚于常品的当十铜圆。

    清代末期中央政府明文规定铸造铜圆的材质为以红铜97%--98.3%、锌2-3%、锡1%以及其他配合 [1]  ,此含铜量为普通版别,当时的官版为铜含量75%-85%之间,大多省局铸造的当十铜圆是合乎规定的红铜圆;而且,大多省局铸造的当十铜圆是合乎规定的红铜圆,但是,仍有部分省局铸造了含铜量仅占七成的黄铜圆。

    现已在存世的当十铜圆中发现,四川、奉天、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北洋、山东、河南、福建等省局铸造的黄铜圆。其中,奉天造当十铜圆绝大部分是黄铜质,红铜者极少。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黄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多,尚不难觅。其余省局铸造的黄铜质当十铜圆,存世极其罕少,现今已可遇而不可求。

    四、以币背龙型图案不同为区别

    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按铸地省局名,按年号,按材质分门别类收藏当十铜圆时,尚容易分辨,而按龙图区分,则相对比较困难。所以,首先必须从币背龙图明显区别之处着手。

    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别铸造了多种背龙图案的当十铜圆,尤其是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这种现象相当突出。如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即有大蟠龙、小蟠龙、特大龙、水龙、坐龙、珠圈水龙、珠圈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为整顿圜法,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由中央统一颁发祖模。故大清铜币的背龙图案相对比较统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如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则有部颁大清龙湖北大清龙之分;大清铜币,也有部颁大清龙乙字龙驼背龙扫帚龙之分。

    一般来说对当十铜圆背龙图案小版式的区分,主要是看龙头(大头龙、小头龙、葫芦头)、龙尾(大尾龙、细尾龙、七尾龙、八尾龙)、龙角(角内弯、角外弯)、龙爪(四爪、五爪、龙爪下单宝、龙爪上下***)、龙珠(大龙珠、小龙珠、龙珠三火焰、龙珠五火焰)、龙刺(龙刺朝上、龙刺朝下),以及龙身周围祥云(大祥云、小祥云、云团多寡)等等细微处的不同。由于现今铜圆图谱拓制及印刷的关系,铜圆的细小差别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时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铜圆与铜圆的比较。

    五、以中花,边花,珠圈及字体差异等为区别

    清代末期各省局铸造铜圆时,由于模具损毁的原因,往往频繁修模换模,因此,不少省局铸造的铜圆,即使是同一省局,同一类型的铜圆,也存在着差异。如中花,即有五瓣花、六瓣花、芙蓉花之分,还有中圆环、中金钱、中满文等等;边花,即有十字花、五瓣花、五点星、五角星、米字星等等;珠圈有大小之分,满文、英文也有大小之分;字体亦有书写及笔划不同等等。铜圆收藏爱好者对当十铜圆的收藏到了这种程度,则已经不是初入门的,而是具有了相当的铜圆收藏经验。随着对清代当十铜圆各种大版式熟悉程度的增加,对小版式的区别亦会相应的逐渐熟练。以文饰,字体及龙纹细微处等差别,划分出的当十铜圆小版式,相当繁多。

    宣统铜币

    编辑

    据中国钱币史略记载,清·宣统元年(1909)铸己酉宣统年造大清铜币。清·宣统三年(1911)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币。宣统二年(1910)9月,度支部奏定币制题例废两改元,确定货币单位名称为,以钱为本位,一元为主币,重库单七钱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伍分,一角三种钱币,五分钱币及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宣统三年,天津度支部选币总厂开铸二分、一分、五厘、一厘新式铜币外,与此同时还铸有计值文字,分别为: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新式铜元,其中二十文、十文有红、白铜二种币。五文仅红铜一种,二文、一文铜元按其币中有元凿孔分为有穿和无穿(满穿)两大类。此类铜元铸币不多,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灭亡,故铸币有限,存世者为之稀少罕见。由此可知,宣统二年从未开铸铜元。

    白铜样钱

    编辑

    大清铜币

    安徽省凤阳县中都城内一农民建房挖地基时,挖出一陶罐十余斤铜元,其中一枚为白铜样钱,该钱光边,直径2.9厘米,厚0.11厘米,重9克。面文纪值十文,***嘉禾图案,上部铸宣统三年,下部百枚换银币一圆,两边各有小花一朵。背面,中圈内为五尾蟠龙,外为大清铜元四字,分布上、下、左、右。该钱设计新颖,制造精致,是钱币中的精品。清代末年,当方孔铜钱难以维持,行将退伍的时候,一种形态新颖的圆形无孔铜币跨进了钱币的行列。这就是公元1900年在广东的机制铜元。由于样式新颖,所以一出世颇受社会欢迎,后因铸造铜元有利可图,各省竞相鼓铸,使市面铜元大增。据史料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为整顿币制,集中铸币权,在天津筹建户部造币总厂。至光绪三十一年五月竣工开铸。所铸光绪元宝铜元,仿照北洋模式。同年户部铸乙巳大清铜币。根据颁布整顿圜法章程确定铜元成色、形制,令天津户部造币总厂造名为大清铜元的新颖铜币。清光绪三十二年铸户部丙午大清铜元。

    大清铜币

    次年铸丁未纪年大清铜币(此时天津户部造币总厂更名为度支部造币总厂)。清宣统元年(1909)铸己酉大清宣统年造大清铜币。宣统二年四月,度支部奏定《币制则例》废两改元,确定国币单位名称为,以银为本位,一元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种银币,五分镍币及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宣统三年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开铸二分、一分五厘、一厘新式铜元外,还铸有纪值文字分别为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新式铜元。其中二十文、十文有红铜、白铜两种,五文仅红铜一种,二文、一文铜元按币中央有无凿孔,分为有穿和无穿两大类。此枚十文白铜钱,当为宣统三年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所铸

    版权声明PLC信息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最新资讯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